5
南康考察归来后,川派家居人收获了什么?获得了哪些启发?会不会产生一些新的发展思路?成都家具全媒体记者走进成都市新都区新繁家具产业园行草新中式家居工厂,聆听执行总裁曹七斤对于南康家具考察的总结,以及川派家居未来发展的思考。
南康考察归来后,您对南康家具为何高速发展有哪些总结和归纳?
去南康考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南康整个市场很有活力。南康家具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把“实木之都”的名片打造出来了。据我了解,南康专业做实木家具的企业有7千多家,去年销售额接近1800亿,在中国没有比南康销量更大的实木家具产业基地了。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府不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规划得很好,将园区进行租赁,前期2—3年免租,让很多有想法、有实力的家具企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给他们更大的舞台。第二,南康家具人具有务实的精神,对于自身定位很清楚,没有过多地去推品牌,而是回归核心去做产品,把单品批量做大,这就把成本控制到了极致。很多南康家具企业所用的设备非常先进,比如这次参观的几家家具企业,加工中心的数控设备至少投入了500—600万元,涂装生产线也非常完善,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生产。
南康考察归来后,川派家居该如何发展,如何突围,请谈一些思考和看法。
考察回来后,我思考了很多。我认为,川派家具的抱团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和市场活力还有待加强。如果总想自立山头、各自为阵,而不是一起合作、做强做大,是没有出路的。给我感触很深的是,南康家具企业都抱有开放的心态,生产设备既可以为自己加工,也可以对外加工,没有人为地设置门槛,这样一来南康家具的整体实力就会增强。如果川派家具可以举众人之力,不仅可以把“板式家具”这张名片打得很响,我相信同样也能在新中式、轻奢、极简等产品品类上,打造出新的名片。川派家具还是应该回归到本质,那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加强产品研发、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规模不大的家具企业,更应该在单品上做突破,要去思考怎么把单品做到某个品类的前几名,而不要一味地去追求产品“大而全”,应该找到自己企业要走的方向。企业做产品,首先要思考品牌的定义是什么,包括做什么样的产品,服务于什么样的人群,渠道在哪里,市场在哪里,“我”在哪里等方方面面。不要因为某种风格、某种产品卖得好就去做,就去跟风,就去模仿。一定要回过头来看自身条件、自身资源、原有渠道是否能够匹配新的产品。打个比方说,一个企业有300个经销商,要看能不能出现20%甚至30%的转化率,让老客户、老渠道去做这个更好的产品。第二还要清楚工厂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实力去做这个新的产品,能否把产品做到全国单品类的前几名。企业要有了整体规划以后再去做产品设计,因为产品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品牌而服务的。我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意思,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站在产品的研发角度来说,一件产品的价值80%在它设计的时候已经注定下来了,以后的所有改进都是修修补补。”不是说设计公司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就用什么样的产品,而是家具企业要去找到设计公司来满足品牌定义需求。有了产品设计之后,还要有空间设计、软装设计和招商推广,这就是做产品的基本路径。如果老想着去走捷径,是不可能成功的。
南康考察归来后,行草新中式家居该如何发展,请谈一些思考和看法。一个企业要实现突围,还是要回到根本点——产品上,因为产品是1,后面的都是0。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在为产品做辅助。所以考察回来以后,我也在研究用户思维。我认为,今天的产品是昨天的思维决定的,而今天的思维一定会决定明天的结果,所以一定要研究用户。针对85后、90后主力消费人群,我们能不能根据他们的需求,把产品的时尚度再提升一点,把颜值再拔高一点,把价格再降低一点。一个产品所谓的“过时”,不是因为消费者的口味变了,而是因为消费者年龄层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正在开发新的产品,在做一个很大胆的尝试,以“高颜值、低价位”的产品迎接新的消费者。但是创新不会变,品质不会变,因为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通过产品创新,去找到更多有共同意愿、愿意一起合作的伙伴,共同抱团,把实木家具这个品类推上去,这才是发展的唯一路径。另外,我们会把重心放在西南市场的拓展上,但是也不排除在华南板块进行突围,“杀”出一片市场。在渠道方面,行草的传统渠道还是比较良性,但我们仍然保持着一种危机感,目前也在加强线上赋能,做好线上引流。我认为,家居的第三个风口即将来临,那就是软装。现在家居软装只停留在B端,也就是展示端,还没有真正走入C端。只有把成品、定制、软装做完以后,一个家才会完整,才会美丽。所以我们下一步也会尝试定制和软装模式,希望通过合作,走得更快一些。